发布时间:2021-01-12 09:40:56
2020年,安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推动科技创新,倾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创新进一步取得重大进展。
2021年伊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传来好消息!潘建伟院士团队与国内多家科研单位合作,成功实现了跨越4600公里的星地量子密钥分发,这标志着我国已成功构建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雏形。这项成果为未来实现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奠定了科学与技术基础。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出录音】“希望能够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多横多纵的量子通信网络;另外一方面,为了跟将来远距离的和移动目标很好地链接,那么有高轨卫星、低轨卫星构成的星座和地面上的多横多纵的网络连在一起,就可以构建全球化的实用的就是广义量子通信网络了。”
国际权威期刊《自然》杂志审稿人评价称,这是地球上最大、最先进的量子密钥分发网络,是量子通信“巨大的工程性成就”。
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我省在量子、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原始创新,是创新发展的源动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使命。
数九寒天,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集群区内,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工程还在加紧建设中。这个设施建成后,有望成为国际磁约束聚变领域参数最高、功能最完备的综合性研究平台,同时,也将成为中国工程聚变堆重要的前期验证平台。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科学中心与基础设施处处长张寿彪:【出录音】“我们计划明年年底整个园区竣工验收交付。然后设备陆续进场,设备全部完成要到2025年。”
已建成的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同步辐射光源3个大装置性能不断得到提升;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3个大科学装置正在大力推进建设中。合肥先进光源、大气环境探测、强光磁集成和空地一体量子精密测量实验设施建设正在谋划中,争取纳入“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在安徽,大科学装置已呈集群发展之势。
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和省重大需求,我省依托“四个一”创新主平台、“一室一中心”分平台和重大科学基础设施,不断优化科技创新基地布局,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聚力破难攻坚,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省科技厅厅长罗平:【出录音】“我们将锲而不舍抓创新,加强顶层设计,认真谋划好“十四五”科技创新工作,夯实创新基础,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聚焦核心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真正将科技创新的势能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